01-甘願做牛,免驚無犁通拖.jpg  

第一回 「不池」的阿嬤


       

說到不池阿嬤,她的身份證上面的名字是:「蔡許不池」,

一般人都覺得『不池』,這個名字好特別,

總愛追問她的名字由來。

 

不池,台語發音,其實就是『不要』的意思!

 

在那個貧苦的年代,養大孩子非常不容易,

醫療的落後和營養的缺乏,孩子的死亡率偏高。

鄉下的老一輩相信,為孩子取個賤名,

像不池,罔腰,罔市等,

聽來爹不疼娘不愛的名字,

好讓上天憐惜,才有機會倖存下來。

這個計謀似乎奏效,不池阿嬤就這麼幸運被養大了!

 

不池,這個聽來有點悲苦的名字,後來有了變化,

因為阿嬤年幼時不喜歡笑,總愛板著一張臉,

有段時間常被同村的長輩戲稱為"翹面",也就是愛生氣的臉。

 

年紀漸長,工作同伴以”素仔”稱呼她,

意指少女時代的阿嬤,總是一身樸素裝扮,思想單純,就像一張素淨的白紙。

 

直到婚後,婆婆為她改名『素珠』,

 

希望她能為家庭招來金銀珠寶滿厝間的財富。

從此以後,素珠這個偏名,就一直跟著阿嬤到現在。

 


 

不池阿嬤,民國33年,出生在彰化縣大城鄉台西村,

上有一位大哥和大姊,大哥長她12歲,大姊大她9歲。

本來還有兩個孩子,在她之前出生卻早夭,

因為當年醫療環境不佳,看病就得到老遠的二林鎮。

大人們平日要忙於工作,無法給孩子即時的醫療照護,

再加上孩子們多半營養不足,所以那個年代,早夭的孩子為數不少。

不池阿嬤因此成了家中存活的第三個孩子,

更幸運的是,緊接著出生的一弟一妹,皆平安生存下來。

 

不池阿嬤年幼時深得父親的疼愛,父親外出時,總愛把她帶在身邊,

有一天,父親帶著她上市集,賣藥的小販熱情的招呼,

向阿嬤的父親兜售一些家庭常用藥品,

 

阿嬤的父親搖搖頭說:「三餐都吃不飽,窮得快把孩子送人當童養媳,

哪來多餘 的閒錢買藥品?」

 

這時,藥品小販仔細端詳阿嬤,

語帶玄機告訴阿嬤的父親,切勿把阿嬤送人,

 

因為不池阿嬤命中帶財,在家蔭父母,出嫁蔭夫與子。

 

阿嬤的父親雖然半信半疑,卻也對不池阿嬤的未來,有了更多的想像和期待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幸福教練-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